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机构职能 > 通知公告 >
CA936落地之后 ——看上海社区工作者如何织起“

CA936落地之后  看上海社区工作者如何织起“防疫闭环”

  降落!

  CA936,一架载着286名乘客从德国法兰克福而来的飞机,于3月13日12时37分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远机位降落。

  航班停靠后,上海海关8名关员实施登临检疫,发现4名乘客体温异常、2名体温正常乘客曾在14小时前服用感冒药。

  排查诊治这6名乘客及相关同行者的同时,另一道大题摆在了上海面前:如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怎样把“人”的工作做得更好、更细?

  飞机的平安落地,意味着另一番工作的紧张启程。在上海,数百名社区工作者彻夜未眠,为落实好机上200多位乘客的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殚精竭虑,织密织牢这座超大城市的“防疫闭环”。

  “你们那么快就到了”

  “今晚7时,有两位从芬兰经德国转机到上海的居民会被送到我们小区门口,做好准备!”

  3月13日17时38分,张江镇晨晖路居委值守工作人员黄勇正吃着泡面,办公室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接到任务,黄勇放下筷子赶紧做起了准备。他马上查询住户信息,得知这次回来的是母女二人。信息查完后,看时间还充裕,黄勇做起了人员交接相关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便在小区南门口等候。

  19时12分,一辆大巴和一辆警车向小区大门驶来。“就是她们了!”黄勇赶紧迎上前,向防护人员说明自己是居委工作人员。交代情况、签字、合影,交接工作顺利完成。随后,黄勇引导居民填写表格,并帮她们仔细消毒了所有行李、测量了体温。

  浦东的花木街道也有2名CA936航班的旅客要回家隔离。当天下午,接到街道城运中心电话后,花木某居民区的干部穿戴齐防护装备后直奔小区门口,同时不忘联系花木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2名居民抵达小区门口时,三人工作小组已经在门口守候。居民非常惊讶:“刚打电话没多久,你们那么快就到了啊!”

  13日18时30分,陈羽丰在大巴车中,陪同住在松江九亭镇的嘉森夫妇(化名)回所住社区居家隔离。在车上,当他听到这对夫妇在电话中说到如感冒一类的“敏感词汇”时,一下紧张起来。

  作为松江区首批派驻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76名志愿者之一,陈羽丰已经在机场负责接送工作超过一周。他不慌不忙地询问嘉森夫妇的身体状况,然后按照工作流程,通知了九亭镇政府值班室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9时,大巴车开到了嘉森夫妇所住的小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救护车已严阵以待。然而,嘉森夫妇并不愿意去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认为有些小题大做。正僵持间,善于做居民工作的社区干部杨霞说:“希望您谅解,去卫生中心做下检查。这不仅仅是为了小区居民负责,更是为了您自己的健康负责。”十多分钟后,夫妇俩终于同意去卫生中心体检。

  “好在最后是虚惊一场。”23时,将这对夫妇送到家中,又叮咛嘱咐好居家隔离的相关注意事项后,杨霞才放心离开。

  “惊心动魄”的晚上

  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基层干部也经受了意想不到的“极限挑战”。青浦区华新镇网格化中心副主任陆瑞华,就经历了精疲力尽的一个晚上。

  CA936有18位乘客的目的地是青浦,其中8人由青浦区的机场工作组安排大巴车返回,陆瑞华是这辆大巴车的车长。21时40分,大巴车抵达了第一位乘客居住的小区——青浦区徐泾镇联民路某弄,这位乘客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德国老太太。

  就在老太太准备下车时,一个电话打到了陆瑞华的手机上。“我们青浦区的机场工作组组长打电话给我,说按工作计划,这18个CA936上的乘客要全部送到集中隔离点接受集中医学观察,不执行居家医学观察。”陆瑞华说。

  眼看都要到家了,却要住到集中隔离点去,德国老太太不愿意了。经过约10分钟的沟通,老太太同意配合防控工作要求。

  继续上路后,车上乘客心情普遍有些低落。这时,最让人崩溃的事情出现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巴西女孩告诉陆瑞华,她要急着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能不能找个厕所停一下车?

  “我瞬间有点蒙。回过神来之后,我马上和后面的押车警员商量对策。商量下来,我们一致认为大巴车不能随意停靠、更不能随意上下客,只能按照既定路线行驶。”陆瑞华告诉记者,基于这些考虑,他就和那个女孩以及女孩的母亲沟通:距离目的地还有20分钟,请女孩忍耐,一定尽快到达。

  为了帮助女孩熬过去,陆瑞华想了两个办法。一方面,陆瑞华联系了女孩父亲公司的同事,让这名熟悉上海防控措施、精通外语的同事向母女俩解释目前的状况。另一方面,陆瑞华联系了集中隔离点的点长倪春芳,让她马上安排翻译人员和引导人员,下车后第一时间让巴西女孩去上厕所。“集中隔离点是外青松公路上的一个农庄,晚上路可能不太好走。”陆瑞华说。

  线上线下的两条“闭环”

  3月13日16时04分,长宁区新泾镇一名居委干部王意慧在微信群中收到一条信息:“你们社区有8个居民已乘坐CA936航班返沪,请提前做好接收准备。”

  这8人分别是5名中国居民和3名瑞典居民。当晚,他们都要回到位于上海的家中开始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

  “我们之前就跟小区物业联系过,哪些居民目前不在上海、哪些人已经跟物业联系要回来,我们大概心里有数。”王意慧告诉记者,此前在接收和服务意大利、韩国等地的回沪居民时,居委会和几个涉外别墅的物业均已形成了顺畅的工作机制。

  因此,收到有关CA936航班的接送信息后,她第一时间将居民的人数、预计抵达时间和接送车辆的车牌号、司机联系方式发给了物业——这些信息的来源,最早始于长宁区驻浦东机场工作组。工作人员将居民的姓名、在沪住址、车牌号、离开机场停车场的时间等逐一发送至区核心工作群,再由各街镇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居委,在线上首先形成了一条人员转移接送的“闭环”。

  线下的“闭环”,则由“王意慧”们日夜守护。

  这8个居民分属两个小区。王意慧负责接收其中的瑞典家庭。19时30分,瑞典居民乘坐的私家车驶入小区。在机场时,工作人员和出入境民警已经用英语向对方大致说明了回到社区后需要立即开始14天的隔离、并完成社区方面的信息登记,因此3人回到小区时看到等候在门口的王意慧并不惊讶。

  物业工作人员则将隔离要求、居委会可以提供的采买和代购服务详细翻译给了3位瑞典居民,并提醒他们,第二天上午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做好健康登记。“工作人员也会穿防护服上门,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考虑到居民的担忧,王意慧不忘贴心地嘱咐一句。

  3月15日,又将有一户从捷克登机起飞、转机荷兰阿姆斯特丹和中国台北的居民回到王意慧所在的居民区。王意慧已经提前与物业联系,随时跟踪居民的转机、起飞或延误情况。“现在他们应该还在天上飞吧。对我来说,新的战斗又要开始了。”